11.11进入第二个十年:从流量到效率,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鞍山网站建设
超2715亿!京东11.11下单金额再创新高,相比去年增长幅度超过30%。
11.11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商家越来越成熟,平台的基础设施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基于这个大背景,今年的电商购物节我们不仅看到数字的变化,还有很多内在的转变:平台上让人晕头转向的花样促销少了,消费者获得的实惠更多了;消费者以前对性价比、促销特别关注,现在对于产品的品质、服务的贴心、平台的信任度更为关注;十年前线上与线下是完全对立,如今线上线下在深度的融合,消费者可以在多场景中体验11.11的美好……
这背后,其实是国内电商领域智能供应链的强大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
疫情之后,中国进入双循环的新时期。整体来看,C面(消费者)更追求品质,B面(企业或商家)更追求效率。而支撑这两方面的,则是京东智能供应链。也可以说,智能供应链作为商业体系的新基建,正在改变11.11的游戏规则,把11.11从追求流量的时代带入到发挥供应链效率的时代。
11.11第二个十年,正在逐渐走出流量与营销的桎梏,整个商业体系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以前在流量、营销驱动下,平台、消费者、商家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智能供应链通过降本增效,让各方都成为共同受益者。随着11.11进入新的阶段,智能供应链作为实体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抓手,在未来双循环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
C面:消费者要品质,京东给信赖
黑龙江漠河的一位用户,在11.11付完尾款后6分钟就收到了心心念的商品,有品质的商品和可信赖的服务,让她对今年的11.11格外满意。
这是今年11.11的一个典型案例,背后则我们看到了两方面的变化。
首先,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今年有大量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服务的贴心、信赖程度产生了巨大需求,甚至超过了对价格的认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京东与多家媒体联合对消费者进行调研时发现,绝大部分消费者能够忍受的选项是从下单到收货在三天以内,而很少有用户能够接受“买一件便宜的商品同时要忍耐5-7天的配送”。可见,很多消费者对服务的品质(效率)比对价格更加敏感。
11.11的多个消费者调研显示,京东锁定了三个“首选平台”位势:购买家电3C、超市生鲜、医疗健康等品类商品和服务首选;购买新品首选;品质消费首选。比如在3C商品中,京东很早就通过大数据与厂商联合订制了符合消费者需求功能的商品,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有品质保证,让消费者实现了绝对放心地“闭着眼下单”。
同时,消费者对品质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希望有一个更简单、更顺畅、更依赖的购物平台。消费者不愿意再为一点点儿的优惠不停地做任务(做数学题)、抽奖、抢红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复杂的游戏中。
一个很有意思的一数据:今年11.11期间,京东静默用户占比高达83%,即消费者从浏览、下单、收货,全程不需要跟客服产生任何交流,这个数据的背后——意味着消费者对平台商品和服务的信赖度。
其实京东多年来对品质的坚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贴上了品质标签。《艾瑞11.11消费洞察报告》中显示,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形象感知数据方面,京东更值得信赖。
其次,是平台供应能力的变化。一方面因为智能供应链提前捕捉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京东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迅速响应,把货品很快放到离他们最近的地方。
供应链是京东的优势所在,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进化。在11.11期间,京东物流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运转更加高效,点状时效分钟级送达和城乡物流普遍24小时达双双提升,使得93%的自营订单实现了24小时达,让全球消费者享受到高品质、高效率的开门收货体验。尤其在“千县万镇24小时达”计划的不断推动下,92%的区县和83%的乡镇消费者享受到了京东物流提供的24小时达服务。
在以前,偏远农村的配送是物流一大痛点,而在智能供应链的支技下,今年湖北省宜昌当阳市坝陵村用户的一单,只用了15分钟就顺利送达。
在供应链能力上,今年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更加完整。比如3C家电全渠道中,超级体验店、城市旗舰店、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五星电器、京东家电专卖店等不同模式组成完整的版 图,覆盖各个层级城市,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